文章执笔:车卫东律师团队

导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许多顾问单位对弹性退休制度如何在企业劳动管理中适用存有疑惑,深天成律师事务所车卫东律师团队特做以下分析和分享。
政策解读:
1、新法定退休年龄、弹性提前退休及弹性延迟退休
1.1新法定退休年龄
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分别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和五十八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二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认为自行计算新法定退休年龄较为繁琐,可扫描以上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计算新退休年龄,或者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使用“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计算新退休年龄)
1.2 弹性提前退休
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
1.3弹性延迟退休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 3 年,所在单位与职工应提前 1 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弹性延迟退休期间,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终止弹性延迟退休,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1.4 案例解析
张三为男职工,1972 年 9 月出生,那么他的新法定退休年龄为 62 周岁(2034 年 9 月)。
若满足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张三可以在 60 周岁至 62 周岁之间选择弹性提前退休。
若张三没有选择弹性提前退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62 周岁时,可以退休。
若张三的公司与其协商一致,还可以在 62 周岁至 65 周岁之间弹性延迟退休。
2、企业合规要点
2.1 及时盘点临退休年龄职工人员名单,重新梳理员工退休区间
企业应及时盘点临退休年龄的员工名单,针对即将进入退休阶段的员工,梳理员工的新法定退休年龄、可提前退休的年龄、可延迟退休年龄,重新确定退休区间。
2.2 根据最新规定,依法制定或者修订《退休管理制度》
2.2.1 明确管理(技术)岗、工人的分类标准
对女性,法定退休年龄因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存在区别。目前实践中关于如何界定退休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标准为是否为管理岗、技术岗)是一个争议问题。因此,建议公司出台退休管理制度,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确定管理(技术)岗、工人岗分类标准,比如规定公司副总级别以上的为管理(技术)岗,副总级别以下为工人岗。对公司需要进行“女干部”身份认定的员工,还可以通过在劳动合同中标注明确为管理技术岗位,在社保系统的岗位类别登记为管理(技术)岗(对应的身份为干部),同时,要为其买社保预防风险。反之,对工人,则无需在劳动合同中明确为管理技术岗,在社保系统的岗位类别应登记为工人(对应的身份为工人)。
2.2.2 规定申请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的流程,完善配套文本
A. 制定申请弹性提前退休的流程,规定职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应填写《弹性提前退休申请书》,并提前 3 个月书面告知公司。
B. 因“弹性延迟退休”非员工单方意愿即可实现,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权。所以对企业需要挽留或者脱密的技术骨干、管理干部,可以实行延期退休,并至少在其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前1个月与其签订延迟退休相关协议。
C. 建议企业提前制定《弹性提前退休申请书》《弹性迟延退休申请书》《弹性迟延退休协议书》等配套文件。
2.2.3 不得违法强制员工提前退休
根据法律规定,企业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因此,是否提前退休的选择权在员工,遵循自愿原则,企业不能强行要求员工提前退休。
2.2.4 检查原《劳动合同》,提前准备好《劳动合同补充协议》模板
若企业以往采取的策略是与员工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将合同期限设定为员工原有的法定退休年龄,律师团队特别建议:务必及时与员工签署《劳动合同补充协议》,将原合同的期限延长至新的法定退休年龄,或转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未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需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司法实践中,若劳动合同期满后单位未及时续签,同样适用上述双倍工资的规定。若企业未能妥善处理原合同期限与新法定退休年龄的衔接,可能导致合同期满后与员工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却缺乏书面合同,从而面临仲裁风险及经济损失。

车卫东律师团队
深天成律师事务所车卫东律师团队专注涉外法律业务,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执业经验代理过众多重大、复杂的涉外经济纠纷、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劳资纠纷案件;为诸多知名外企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和诉讼服务,协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并为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整体战略策划,提供制度及救济方面的法律服务;助力于境内外多家企业的融资合作,成功为多家外资的境内投资项目、中资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提供法律服务。
